Thursday, February 1, 2018

大意

在座的长老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等大弟子们今日听闻佛音受教,无不欢喜踊跃。佛今天说声闻弟子也将成佛,使他们感到无上的妙宝不求自得。于是, 须菩提等便说了"穷子喻",'佛'喻为大慈悲的长者、'三乘'譬喻为穷子。诸佛便于一乘佛道之中,随众生之机宜开示了三乘之法。

信解品 01

简解 (02 详解 / 03 原文)

在座的长老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等大弟子们从释迦牟尼佛这里听到如此亘古未有的妙法,并亲眼看见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尊者授无上佛智的记号,宣布他将来世作佛,名为华光如来,这些多年跟随释迦牟尼佛修习方便法门的大弟子们内心充满欢喜和崇敬。因为,世尊过去的说法教化,曾说让他们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苦宅,得证涅槃妙乐解脱。现在他们都已年老体弱,所以对佛所开示的大乘菩萨法门中无上圣智,已没有一点儿好乐之心了。可是,佛今天说声闻弟子也将成佛,这真是无上妙宝不求自得。

于是, 须菩提等上首弟子们想通过一个譬喻对释迦牟尼佛说明他们心中的感想。

穷子喻
某大富长者有一子,年幼舍父离家流浪在外,生活非常贫困。几十年后他流浪回到家乡但已认不出自己的家,而其父认出了儿子,于是叫他回家,但儿子以为长者要抓他,于是拔腿就跑了。长者巧设方便,使人请穷子来家里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渐悟自己就是长者儿子并最终继承了家产。

经中的穷子喻三乘之人,长者喻为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我们往昔以来本是佛真正的儿子,本身具有成佛的种子,但我们自己却对这种乘大菩萨法门并无愿乐.

~ 好像那位穷子,虽然能够接近他的父亲,并由此知道各种财物,但其心中从不敢奢望,也并不慕求。

所以佛通过方便之力,随顺我们的品性为我们演说权宜之教, 慢慢调伏其心,以无量种譬喻,为众生开示佛法,然后才教其大智大慧,令入无上佛道。

~ 好比那位富裕的长者,他知道儿子志向,所以先以方便权宜之法柔伏其心,然后才付给他一切财物。

今天,佛见时机成熟,便为我们宣示深奥、唯一的佛乘。我们这些人今天获得从未有过的无上妙法,这并不是原先所期望的,可如今不求自得

~ 就好像那位贫穷的儿子忽然得到无量财宝一样。

诸佛知道众生世宿世种下的善根,也知道哪些业已成熟,哪些尚未成熟。分别得知各种情况之后,诸佛便于一乘佛道之中,随众生之机宜开示了三乘之法。

信解品 02

详解 (01 简解 / 03 原文)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稀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屈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这时,在座的长老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等大弟子们从释迦牟尼佛这里听到如此亘古未有的妙法,并亲眼看见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尊者授无上佛智的记号,宣布他将来世作佛,名为华光如来,这些多年跟随释迦牟尼佛修习方便法门的大弟子们有幸参加今日的法会,莫不叹为稀有,他们内心充满欢喜和崇敬之情,一下子都欢呼跳跃起来。他们从座而起,整理好各自的衣服,偏袒着右肩,一齐走到释迦牟尼佛的面前,然后右膝跪地,一心合掌,恭敬曲躬,虔诚地瞻仰释迦牟尼佛的尊颜。接着,他们开口说道:"世尊啊!我们这些人是众僧之首,都已年迈老朽,自以为已得证涅槃,不能再肩负其使命了,所以,也都不再积极进取以求无上圣智。世尊啊!从过去到现在您讲经说法的时间已相当长了,我们作为大弟子总是在座听法,慢慢地身体开始疲倦,精神也日益懈怠。我们一心只想着小乘人的偏空、无人我之相、远离愿求造作,认为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解脱,所以,我们这些老朽之人对于菩萨法门如游戏神通、庄严净化佛国世界、教化普度一切众生等等,心中并不喜欢。

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稀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为什么呢?因为,世尊过去说法教化我们,曾说让我们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苦宅,得证涅槃妙乐解脱。加之我们现在都已年老体弱,所以对佛所开示的大乘菩萨法门中无上圣智,已没有一点儿好乐之心了。可是,我们今天有幸在佛前听到佛为声闻弟子授无上佛智的记号,心中十分兴奋,因为这说明我等老朽之辈也终将会受记作佛,这的确是闻所未闻的稀有之法啊!我们万万没想到,并未追求的大乘妙法竟今日忽然得到了。"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
接着,须菩提等上首弟子们又对释迦牟尼佛说道:'世尊啊!我们现在想通过一个譬喻来说明我们心中的感想。譬如有一位男子,年少无知时离开父亲,长期住在其它国家。如此一直到十岁、二十岁以至五十岁。由于年纪已大,加之又很穷因,所以便走南闯北,四处求食乞讨,这样辗转漂流,来到了自己的国家。他的父亲自从失去儿子后,也一直在四下寻找,后来由于怎么也找不见儿子,便在某一城中停了下来,由此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慢慢地,家业兴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家中拥有无量的财宝,黄金、白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珍珠等宝物取之不尽。家中的几个仓库个个盈满欲溢。许多童仆、臣佐、吏民都受雇执事,令其使唤。他家拥有的象马、车乘、牛羊等更是数不清、出入的利息遍布其它国家,专门为他跑生意的商客也十分众多。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母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
就在其父家业大振之时,那位贫困潦倒的儿子走乡过村,沿门乞讨,经历许多国家、城镇,刚好来到其父当初所落户的那座城市。多少年来,父亲常常想起自己的儿子,与儿子离别五十余年,但从未向别人提说过这件事。如今,他念子之心更切,经常一个人独自沉思,心中充满无限的悔恨。他自感身体日益老朽,家中虽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仓库甚至都要溢出来了,可没有儿子,一旦命终,所有的财物都将散失,无人可以委付继承。所以,他日夜都在想念自己的儿子。他想,"如果自己能够得到儿子,将所有的家产都委托于他,那该是多么坦然快活、无忧无虑啊!" '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 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世尊,就在老父日夜思念儿子的时候,这位穷子作劳工为佣人,在外辗转流离,刚好来到其父的宅院。他站在院门旁边,远远看见父亲坐在师子床上,双脚放在宝几上面。一些婆罗门、刹帝利、居士等都毕恭毕敬地站立周围。其父身上装点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璎珞。仆人手持白拂,侍立左右。床上盖着宝帐,屋里悬挂着花幡,地上洒着香水,到处都摆放着奇花奇草,还罗列着其它许多宝物,出出进进,随时取而予之。如此种种表明这位主人的尊贵和威严。那位穷子看到这种景象,觉得其父气势太大,于是心生恐怖,后悔来到这里。他暗想:"这家主人可能是国王,或者是与国王地位相当的人,这不是我受雇作工获得食物的场所,不如到贫穷的地方去,那里出力之活好找,衣食也容易得到。我如果久留此地,有可能受到压迫威逼。" 想到这儿,穷子便快步走开了。'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 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 使者执之愈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需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 
'此时那位富贵的长者坐在师子座上,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心里十分高兴,心想,
"这下我的家产可有了付托的人了!过去我日思夜想盼望儿子,一直未能见上。今天,他忽然自己来了,这简直是天遂人愿!我虽然已经年纪老迈,但依然贪爱怜惜自己的儿子和财产。于是这位父亲急忙派人将儿子追回。那位使者一路急跑,拉住了穷子。穷子感到十分惊愕,大喊大叫,抱怨道:"我并没有惹你,为何要抓我呢?越是这样,那使者越是强拉硬拖,死活不放。这位穷子暗想,自己无罪而遭捕囚,看来凶多吉少。想到这儿,他就更加惶恐,吓得喘不过气来,一会儿便跌倒在地。父亲在远处看到这种情形,便对使者说:"不需要此人了,请勿强行拉来他。后来,使者用冷水洒在穷子的面部,使其清醒过来, 其父也不再与他说任何话。

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趋。" 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为什么呢?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志向低劣,性格自卑,自己的豪强富贵,儿子一下子很难适应。经过审慎分析后,他决定用方便权宜之法引导自己的儿子,并不告诉别人这是他的儿子。使者见穷子苏醒过来,便对他说:”我现在放你走,你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穷子一听,自然十分高兴,也深感意外,急忙到贫穷的地方自求衣食度日去了。'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值。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敝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
须菩提等上首弟子接着讲道:'那时,长者为了诱引其儿子而设计了一套权宜方便之法,他密遣两个形色憔悴又无威德气势的人,临行时嘱咐二人说:"你们去了之后可以语气缓和地告知穷子,就说这里有活可干,并加倍付给报酬。穷子如果同意,就可将其带来,让他在这里干活。如果人问干什么活,就说雇他打扫粪便,我们二人也同你一起干活。
这两人听罢,立即去寻找那位穷子,找见之后,便按照长者的吩咐,一五一十地向穷子敍说了一遍。穷子听后,表示同意,于是先拿了工钱,接着便与二人一同扫除粪便。其父看见儿子后,既怜悯,又责怪。一天,父亲从窗户之中远远看见儿子的身躯,只见儿子一副消瘦憔悴的模样,满身粪渍尘土,污秽不净。这位父亲便脱去璎珞点缀的上等衣服和其它珍贵器具,换上破旧的衣服,手里拿着扫粪便的器具,装出畏畏缩缩的样子,来到扫粪便人中间,对他们说,"你们都干活勤快点,不要懈怠。父亲便通过这种办法接近其子。

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需、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敝使人、需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过了好长时间,父亲又找到儿子,对他说:
"嗨!小伙子,你常在此干活,哪里也不去,当增加你的工钱。以后,你所需要的盆器、米面、盐醋等东西都无须担心,我会叫人随时送给你的,需要多少就给多少,你可放心下来。你可以把我当成你的父亲,请不要再有什么忧虑了。为什么呢?我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你还年轻力壮。你平常干活时,从未有过欺骗、懈怠、恼恨和怨言等各种劣迹恶行,与其它作活的人是大不一样的。从今以后,你就如同我亲生儿子。即时父亲便立下字书,名他为儿。这时,穷子虽然非常欣喜自己能遇到这等美事,但心中仍自认为是受雇劳作于他家的贱人。所以,在二十年当中,他一直干着清除粪便的工作。经过这么长时间之后,穷子的内心与外表都体现出信心,出进自在大方。不过,他所干的仍是原来的工作,地位也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须菩提等人接着又说:'世尊,有一天,那位长者忽然病倒,他自知死期不远,便对穷子说:"我如今拥有大量的金银珍宝,各个仓库也都装行满满的。到底有多少财物,哪要拿出支付开销,这些你都知道。我的这种心情,你应当明白。为什么呢?今天,我与你已没有区分,你应更加用心,不断提高自己,不要再松懈后退了。
听罢此言,穷子立即接受教敕,直接管理各种财物以及金银珍宝和各个仓库,但他并没有谋求一餐的意思。虽然他已掌握了所有财物,但他所达到的内在层次仍然与扫粪便没有多少分别,他的下劣之心也并没有舍去。又经过一段时间,父亲知道儿子的意境已泰然自若,可以成就远大的志向,而对于原来下劣之心业已反省认识,自我摈弃。

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
这位长者临终时,将自己的儿子以及亲族、国王、大臣、刹帝利、居士等全都召集来,向他们宣布说:"诸位仁君应当知道,这位男子是我的儿子,我亲生的儿子。当年曾在某城中离我出逃,五十余年,孤身一人,受尽辛苦。他原叫某某,我名叫某甲。过去,我曾在本城满怀忧伤,四下寻找,没想到忽然在此相遇。他确实是我儿子,我确实是他父亲。如今,我所有的一切财物都归这位儿子所有。此前家中的各项收支,这位儿子也都知道。' 世尊,此时,穷子一听其父此言,顿时大喜,叹为三生难得之事。他心中激动地想:'我本来并无仰慕追求之心,如今这丰富的宝藏竟自然而得。
'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捐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宏多。"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敝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
须菩提等人讲完这个譬喻故事后对释迦牟尼佛说道:'世尊,那位大富长者就是如来佛,我们这些人都像是佛的儿子。如来佛也不是常说我等为子吗。世尊,由于我们摆脱不了身体故有的种种苦即苦苦、身体渐渐衰残的坏苦以及业运迁流的行苦这三苦,所以在生生死死之中,常受五蕴火的热恼压迫。我们迷惑无知,热衷于小乘之法。今天,世尊令我们体察并捐除昔日所习的诸法谬论之粪。过去,我们在此小乘法中勤勉精进,只为获得涅槃一日之价。得到这种偏空涅槃之后,便满心欢喜,自以为足,自我相谓道:
"我们精勤修行佛法,获得的可真不少啊!可是,世尊早已知道我们内心执着于低俗的欲望,热衷于小乘之法,所以,便放纵我们舍大乘而习小乘,也不为我们分别演说无上的大乘妙法,也不宣布我们皆有如来的智慧之法,

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
我们从佛闻法修行,终于得到证入涅槃的一日之价。对于小乘低级果位,我们还以为得到了巨大的果报,所以,对大乘佛法便没有任何志求。另外,我们因为受如来佛智慧加被,为诸菩萨开示演说佛道之法,可是我们自己却对此佛道没有志愿。为什么呢?

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呰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佛知道我们心里喜欢小法,所以通过方便之力,随顺我们的品性为我们演说权宜之教。我们还自以为是,始终不知道自己也是如来佛真正的儿子。今天,我们听了世尊的说法,才知道世尊对于自己无上佛智是毫不吝惜的。为什么呢?我们这些人往昔以来本是佛真正的儿子,本身具有成佛的种子,可我们不知不觉,一心热衷于小法。如果我们有喜爱大乘之心,如来佛就会为我们说大乘法。今天,佛见时机成熟,便为我们宣示深奥、唯一的佛乘。昔日佛于诸菩萨前诃责声闻小乘热衷小法,乃是开阐无遮,欲度怀疑、诽谤大法之辈,究其实质,佛还是以大乘之法施行教化。所以说,我们原本无心仰慕求取佛道,可今日法会之上,法王如来佛的无上妙法之宝不求自至。作为佛的儿子,我们应该从佛那里得到的,如今皆已得到了。'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摩诃迦叶欲重宣其义,便又以偈语形式说道: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
周流诸国、五十余年。其父忧念,四方推求,

我等今日听闻佛音受教,无不欢喜踊跃,叹为稀有。佛今天说声闻弟子也将成佛,这真是无上妙宝不求自得。譬如有一童子,幼稚无知,舍父而去远走他乡,漂泊国五十余年。其父忧伤不已,深念儿子,于是奔走四方,到处寻求。

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
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
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人民众多,
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

可一直未能找见,加之多年奔波劳累,已疲惫不堪,于是便在某一城中居住了下来,在此建造舍宅,五欲自娱。慢慢地家业兴盛,成为一个豪富之家,拥有许多金银、砗磲、玛瑙、珍珠、琉璃、象、马、牛、羊以及各种车乘和大量田产、童仆、佣工。出入的息利遍布各国,跑生意的无处不有。

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 之所爱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
豪富如是,有大力势。而年朽迈,益忧念子,
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 五十余年,

如此一来,这位父亲威势日高,受到了亿万人的追随和敬仰,并经常受到国王的爱护和眷念,百官群臣和所有的豪门望族,都一致尊重于他。因此,经常来往的人极多。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有钱有势。可是,随着年纪的日益朽迈,他越来越忧伤地思念自己的儿子。他早晚都在想,那位愚痴的儿子离开我而去五十余年了,

库藏诸物、当如之何。尔时穷子,求索衣食,
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
饥饿羸瘦,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尔时长者,于其门内、

如今我死期不远,库藏的大量财物该由谁来继承呢?恰好就在这时,那位儿子为生活所迫,到处求衣乞食,穿州过县,往来各国,有时有所得,有时无所得,经常忍饥挨饿,身体日渐消瘦,身上也长满了疮癣。这位穷子到处漂泊,刚好来到其父居住的城市。他辗转受雇作工,从而到了其父的舍宅。这时,那位长者在其门内、

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
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
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谓是国王、若国王等,
惊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挂着大宝帐,坐在师子座上,眷属环绕周围,仆人侍卫两旁,有的人还在统计核算金银宝物,并对出入财产进行登记注册等。穷子看见父亲如此豪贵尊严,认为他是国王或者与国王相当的人。他感到惊慌恐惧,责怪自己为何来到这个地方。他接着又想,我如果长久呆在这里,

或见逼迫,强驱使作。思惟是已,驰走而去,
借问贫里,欲往佣作。长者是时、在师子座,
遥见其子,默而识之,即敕使者、追捉将来。
穷子惊唤,迷闷躄地,是人执我,必当见杀,

就有可能受到他们的逼迫,以强使我作活,为难于我,想到这里,他立即拔脚跑去,另外打听贫穷人家,想在那里受雇作工。这时,长者在师子座在远远看见他的儿子,默然无语,便一眼认出。他立即命使者将儿子追回。穷子见有人追捕,惊叫不已,昏倒在地,心想,此人抓我,必杀无疑,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长者知子,愚痴狭劣,
不信我言,不信是父。即以方便,更遣余人,
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汝可语之,云当相雇,
除诸粪秽,倍与汝价。穷子闻之,欢喜随来,

我怎么会因为寻衣求食而来到这个地方。那位长者知道自己的儿子愚痴低劣,是不会相信他的话,也不会相信他是自己的父亲的,所以,他没有直说,而是以权宜之法,另外派遣独眼、低矮、相貌丑陋、又无气质的人,让他们传话其子说,愿雇他扫除粪便,将加倍付给工钱。穷子一听,便高高兴兴地同他们来了,

为除粪秽,净诸房舍。长者于牖、常见其子,
念子愚劣,乐为鄙事。于是长者,著敝垢衣,
执除粪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语令勤作。
既益汝价,并涂足油,饮食充足,荐席厚暖,

从此,就在其父家中干起了清除粪便、打扫房舍等肮脏而低贱的工作。此后,长者时常从窗户之中看见自己的儿子,心想自己的儿子真是愚痴低俗,竟然只喜欢干这种卑微的工作。有一天,长者穿上破旧油污的衣服,手持除粪器具,这种方便权巧之策,来到儿子呆的地方。使他得以接近儿子。他告诉儿子,要勤快劳作,并增加了他的工钱,满足他的饮食,为他的卧床铺上优质芦席和厚实而暖和的被褥。

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
长者有智, 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
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
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就这样,长者苦言相劝,要他一定要振作起来,勤奋工作。另外,长者还以柔和的语调安慰他,说以后将把他视同自己的儿子一样。这位长者是有智慧的,他逐渐引导儿子,让他自由出入,心境慢慢提高。在长达二十年的家务劳作过程中,长者逐渐将金银、珍珠、玻璃等各种财物的支出、收入等情况全告知自己的儿子。不过,儿子并不知道父亲良苦用心,他仍然将自己视为外姓之人,一直住在门外的草庵之中,他心中也只盘算些贫穷低微的事项,不认为自己会有父亲这样多的无量财宝。

父知子心, 渐已广大,欲与财物,即聚亲族、
国王大臣、刹利居士。于此大众,说是我子,
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已二十年,
昔于某城, 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来至此。

父亲发现儿了的心境渐渐开阔,就准备将财物转赐给他。于是,他将亲族、国王、大臣、武士、居士等各方面人士全都召集到一起,对他们宣布说:'这位男子是我亲生儿子。过去他离我而去长达五十年,自从我重新见到他以来,也已二十年了。当年在某城时,我丢失了这个儿子,后来我到处寻找,从而来到这里。

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
并及舍宅、一切财物,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知我乐小,未曾说言,汝等作佛,

如今,我要将所有的房宅和佣工仆役全转交给他,由他随便使用。' 这位儿子头脑中所想的本来只是昔日贫穷的日子,对父亲这样高贵的生活从不敢奢望。今天忽然在父亲这里获得大量的珍宝和豪华的宅院以及其它所有的财产,穷子顿时惊喜万分,叹之为亘古未有的乐事!您释迦牟尼佛也同那位长者一样,您知道我们只喜欢小乘之法,所以直未说我们也可作佛,

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佛敕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种种譬喻、
若干言辞、说无上道。诸佛子等、从我闻法,

而只是说我们可以断尽烦恼,获得清净自在,从而成为小乘声闻弟子。佛曾令我们为众生宣讲至高无上的佛道之法,并说凡修习这种无上道者,都可成佛。我们遵照佛的教诲,以各种因缘、譬喻和言辞,为大菩萨们讲说无上佛道。佛弟了从我们这里听闻佛法之后,

日夜思惟,精勤修习。是时诸佛,即授其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但为菩萨,演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
如彼穷子、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

日夜思索,精勤修习,这样,诸佛便为他们授记说:'你于来世,当可作佛。' 三世十方一切佛的秘藏之法,都只为大乘菩萨敷演其如实妙道,并非为我们这些二乘人说其真实至要之道。好像那位穷子,虽然能够接近他的父亲,并由此知道各种财物,但其心中并不慕求。

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余事。
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

我们虽然在讲说佛法宝藏,但我们本身并不志愿追求这种宝藏,这与那位穷子一样的。我们得入小乘偏空涅槃,便自我满足,所以只了结了此事,便再不想其它的了。我们如果听到庄严清净佛国世界、教化普度一切众生等大乘菩萨修行,都不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以为,一切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

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
我等长夜,于佛智慧,无贪无著,无复志愿,
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修习空法,
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余涅槃。

无大无小,所以也无所畏烦恼,无所畏造作变迁。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对大乘菩萨行并不喜爱。我们这些人长期以来,对于佛的无上智慧,无贪无着,也无志愿。我们认为自己所修习的佛法已是最圆满的了,所以,我们于漫漫长夜之中,勤勉不息地修习空法,从而脱离了三界苦恼之患,如今只留下这最后一次轮回果报之身,从而证入有余涅槃。

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
而于是法、永无愿乐。导师见舍,观我心故,
初不劝进、说有实利。如富长者,知子志劣,

佛所教化的道法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证得这种道法,就算是报佛之恩。我们虽为佛弟子们说大乘菩萨法门,教导他们求证佛道,但我们自己却对这种法并无愿乐,导师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所以您暂舍大法,先不鼓励我们修行可成佛果的菩萨道,只说那些有现实好处的小乘之法。好比那位富裕的长者,他知道儿子志向低劣,

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一切财物。
佛亦如是、现稀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
调伏其心,乃教大智。我等今日、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得无量宝。

所以先以方便权宜之法柔伏其心,然后才付给他一切财物。佛也是如此,他示现为一位平凡的老比丘,但却一眼看透众生喜欢小法的低劣心境,所以,佛便通过方便权巧法门,慢慢调伏其心,然后才教其大智大慧,令入无上佛道。我们这些人今天获得从未有过的妙法,这并不是原先所期望的,可如今不求自得,就好像那位贫穷的儿子忽然得到无量财宝一样。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
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

世尊,我们今天得到了无上的实相妙道,得到了无上的大乘圣果,在佛道妙法之中,得到了清净佛眼,从而大开佛知佛见。过去,我们长期严持净戒,终于真正的在今天获得果报。我们在法王如来佛的道法之中久修梵行,今天才算证得无上清净的大果。我们如今才是真正的声闻弟子,即以佛道之声令一切众生普闻无余。

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天人魔梵,
普于其中、应受供养。世尊大恩,以稀有事,
怜愍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谁能报者。
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

我们如今才是真正的阿罗汉,于一切世间的天、人、魔、梵之中,普受供养。世尊普施恩德,以稀有的举措,怜悯教化我们,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利益。佛的大恩大德,即使在无量亿劫当中,也难以报答。就是以手足布施,以及其它所有的供养,都是不能报答的。

若以顶戴, 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
又以美膳、无量宝衣、及诸卧具、 种种汤药,
牛头栴檀、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宝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养,于恒沙劫,亦不能报

如果有人头戴肩扛,在如恒河沙数之多的漫漫岁月中,尽心恭敬于佛,或者以美味佳膳、无量宝衣、各种卧具、种种汤药进行供养,或者以牛头 檀和各种珍宝建立塔庙,并以宝衣铺地,如此种种供养,即使长达恒河沙数那么多年月,也不足报答佛的恩情。

诸佛稀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诸佛于法,得最自在,
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及其志力,随所堪任,

诸佛真是稀有难得,个个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神通之力。诸佛清净圣洁,是各种妙法之王,他能为下劣众生暂时舍去这种无上道法,能为执着于事事物物外相的凡夫俗子们,随宜说法,应机教化。诸佛对于自己的道法通达无碍,任运自如,他知道众生的种种欲乐及其志向大小,所以便根据众生所能接受的程度,

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已,
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以无量种譬喻,为众生开示佛法。诸佛知道众生世宿世种下的善根,也知道哪些业已成熟,哪些尚未成熟。分别得知各种情况之后,诸佛便于一乘佛道之中,随众生之机宜开示了三乘之法。

信解品 03

原文 (01 简解 / 02 详解)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稀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屈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稀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母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 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 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 使者执之愈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需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 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趋。" 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值。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敝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需、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敝使人、需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捐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宏多。"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敝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呰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舍父逃逝,远到他土,

  周流诸国、五十余年。其父忧念,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顿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娱。

  其家巨富,多诸金银、砗磲玛瑙、真珠琉璃、

  象马牛羊、辇舆车乘、田业僮仆,人民众多,

  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人、无处不有,

  千万亿众、围绕恭敬,常为王者 之所爱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诸缘故,往来者众,

  豪富如是,有大力势。而年朽迈,益忧念子,

  夙夜惟念,死时将至,痴子舍我, 五十余年,

  库藏诸物、当如之何。尔时穷子,求索衣食,

  从邑至邑、从国至国,或有所得,或无所得,

  饥饿羸瘦,体生疮癣,渐次经历,到父住城,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尔时长者,于其门内、

  施大宝帐,处师子座,眷属围绕,诸人侍卫,

  或有计算,金银宝物,出内财产,注记券疏。

  穷子见父 豪贵尊严,谓是国王、若国王等,

  惊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或见逼迫,强驱使作。思惟是已,驰走而去,

  借问贫里,欲往佣作。长者是时、在师子座,

  遥见其子,默而识之,即敕使者、追捉将来。

  穷子惊唤,迷闷躄地,是人执我,必当见杀,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长者知子,愚痴狭劣,

  不信我言,不信是父。即以方便,更遣余人,

  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汝可语之,云当相雇,

  除诸粪秽,倍与汝价。穷子闻之,欢喜随来,

  为除粪秽,净诸房舍。长者于牖、常见其子,

  念子愚劣,乐为鄙事。于是长者 著敝垢衣,

  执除粪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语令勤作。

  既益汝价, 并涂足油,饮食充足,荐席厚暖,

  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

  长者有智, 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

  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

  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父知子心, 渐已广大,欲与财物,即聚亲族、

  国王大臣、刹利居士。于此大众,说是我子,

  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已二十年,

  昔于某城, 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来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

  并及舍宅、一切财物,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知我乐小,未曾说言, 汝等作佛,

  而说我等,得诸无漏, 成就小乘、 声闻弟子。

  佛敕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若干言辞、说无上道。 诸佛子等、从我闻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习。是时诸佛,即授其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 秘藏之法,

  但为菩萨,演其实事, 而不为我, 说斯真要。

  如彼穷子、 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

  我等虽说, 佛法宝藏,自无志愿, 亦复如是。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 唯了此事,更无余事。

  我等若闻, 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 无生无灭,

  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

  我等长夜, 于佛智慧,无贪无著,无复志愿,

  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 修习空法,

  得脱三界,苦恼之患, 住最后身、有余涅槃。

  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

  我等虽为, 诸佛子等,说菩萨法、 以求佛道,

  而于是法、永无愿乐。 导师见舍,观我心故,

  初不劝进、 说有实利。如富长者,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 一切财物。

  佛亦如是、现稀有事 知乐小者, 以方便力、

  调伏其心,乃教大智。我等今日、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 得无量宝。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 得清净眼。

  我等长夜、持佛净戒, 始于今日,得其果报,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 令一切闻。

  我等今者、真阿罗汉, 于诸世间、天人魔梵,

  普于其中、 应受供养。世尊大恩,以稀有事,

  怜愍教化、利益我等, 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

  手足供给,头顶礼敬, 一切供养,皆不能报。

  若以顶戴, 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

  又以美膳、无量宝衣、及诸卧具、 种种汤药,

  牛头栴檀、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宝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养,于恒沙劫,亦不能报。

  诸佛稀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 随宜为说。诸佛于法,得最自在,

  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及其志力, 随所堪任,

  以无量喻、而为说法, 随诸众生,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已,

  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结缘语

妙法莲华经、"第四品. 信解品"的编排已在2018年2月1日圆满完成。

从上一个的譬喻品中,亲眼看见释迦牟尼佛为舍利弗尊者授无上佛智的记号,宣布他未来无数世将成佛,又听了佛陀所讲的"火宅喻"后,在座的长老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等大弟子们得知将来他们也有机会成佛而得以产生' 信 '心, 并且在此品中大弟子们对佛现说了“穷子喻”以示众他们有所领悟及了' 解 ',所以此品是为' 信解 '品。

此品阐述了法华七喻的第二个譬 ~ 穷子喻
https://kennethyee22d-03b06.blogspot.sg#穷子喻

穷子喻的 (动画

妙法莲华经、"第五品. 药草喻品" 将于2018年2月15日发布。